了凡四训讲解网
标题

佛教十大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词汇

来源:了凡四训讲解网作者:时间:2023-05-26 16:03:36
佛教对国人生活之影响,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自是无法细细解答。不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词汇入手。比如说饿鬼。很普通的一个词,追究根源,应源于佛教

佛教对国人生活之影响,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自是无法细细解答。不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词汇入手。比如说饿鬼。很普通的一个词,追究根源,应源于佛教。我们现如今一些常用词汇,大家都在用着,听起来没有明显的宗教意味,但至少在汉以前佛教未入华夏时,这些词汇是并不存在的。

由于佛教对华夏文化的影响,许多佛教词汇已深深根值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似不亚于国家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国家哲学(儒学)、本土宗教(道教)。勉强凑了个十大词汇,抛砖引玉罢。

1,饿鬼。

我们常说:瞧你这吃相,像个饿鬼似的。的确,饿鬼是非常悲惨的下场。佛教将众生分成六种轮回,天、人、阿修罗为善,地狱、饿鬼、畜生为恶。那种极恶之徒,自然会下地狱或变成饿鬼或沦为畜生。

饿鬼各有惨状。有的肚大如鼓,有的喉细如针,他们无论如何,注定要忍受饥饿之苦了。

自古至今,国人都有宁可撑死不做饿死鬼之习惯。比如,蹲班房的人哪天大鱼大肉了,那是牢头格外开恩,取你项上人头后,好心不让你做个饿死鬼罢了。

2,大千世界。

记得央视以前有个节目,叫什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实大千世界也是佛教用语。是古印度传说中一个范围极大的地方。后泛指佛祖所教化的范围。

3,解脱。

汉以前可能没有解脱这一词(未经考证)。我们现在沿用的意思,便是佛教所指摆脱世俗烦恼和束缚而自由自在。换另一个说法,就是涅涅槃

4,刹那。

这个词我们用的多了。小时候写作文,刚会用这个词时,大抵还会得到语文教师的表扬。佛教里指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小到什么程度?一弹指就有六十刹那。换句流行得有点俗气的话说,大概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吧。

5,真谛。

在佛教中,真谛与俗谛相对应。指就是真实无谬的道理。大家一直沿用其意。

6,方便。

佛教用语。权宜之意。原意指采取不同的传教方式使人信仰佛教。大有孔子因材施教之意。

7,心心相印。

有个常用的纸巾就取名为心心相印。那些自以为是的白痴先生,会写成心心相映,就好比大家都喜欢把失物启事写成失事启示,并不以为耻一样。禅宗有“以心印心”之说,指就便是情投意合,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8,不可思议。

真是不可思议,这个词居然都是来自佛教。指思维和语言都不能及的境界。“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9,冷暖自知。

禅宗认为自己证悟的境界,犹如饮水,惟饮者知水之冷暖。名句“春江不暖鸭先知”,是否受此启发?

10,百尺竿头。

中学的时候,给同学写赠言时,就常写“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一般人不知怎么这个词也是佛教常用语。指的是道行修行到极高的境界。

《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文/佚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古诗原文[挑错...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古诗原文...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古诗原文[挑...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古诗原文[挑...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古诗原文[挑错/...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古诗原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古诗原文[挑错/...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古诗原...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古诗原文[挑错...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