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讲解网
标题

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为何不可​言说?

来源:了凡四训讲解网作者:时间:2023-05-25 16:04:42
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为何不可​言说?
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为何不可​言说?

在佛教之中,有关于“觉悟”的内容是人们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因为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觉悟”,只有”觉悟“才能够彻底的生死苦海,轮回束缚。

但“觉悟”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历代以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

佛陀自己在《楞伽经》中,也有类似于“觉悟”言说的感叹,他告诉大慧菩萨说:

我们知道,佛陀一生传了几十年的法,其目的是要让人们能有他一样的“觉悟”,但这个“觉悟”的境界,只能通过佛所说的“法”方可证悟,但他却在临涅槃之际,竟然否认他一生说了那么多的法,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为什么要以“不已说当说”呢?通俗的说,佛教之中,“觉悟”的境界,为何不可言说呢?

我个人的观点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佛陀之所讲“佛法”是“不已说当说”,是因为他不希望世后的人把他当成一位用世俗思维建构学说的思想家或哲学家,把他所说的法误解为一种思维哲学。因为他所说的法,其本身就已超越了强语言文字、意识思维,因此,他所说白“不已说当说”,所强调的是让后世之人不要执于他用语言所表达的佛法,也不要执着经书上的文字(虽然佛陀涅槃时还没有经书),而是应该按佛所说,如法修行,自己去实证本来不可言说的真理,即”觉悟“的境界。

二、佛陀所证悟的“觉悟”的境界,其本质是一种超越于性灵的体验,根本上是不可言说的,更无法用文字表达,禅宗经常讲的“开口即错”就是这个道理,不但禅宗如此,其它的教派或经书如是如此,如《法华经》说“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无量义经》说“一切诸法不可宣说”,都是表达“觉悟”的境界不可言说,只有按照佛说的方法,通过修行去自己体证,才可证悟,别无他法。

三、佛陀常把他所讲的“法”比喻为载人度过生死苦海的舟筏,渡河之后,应该舍弃,不用再将它背在身上。又将其“法”比喻为“标月之指”,即指示人看月亮(喻真理)的手指,而非月亮。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他的意思是要告诉后世的学佛之人,“觉悟”的境界确实是不可言说,如果把我所说的当成”觉悟“的境界,认为“觉悟”的境界,就如我所说的“法”一样,那就是谤佛。

四、佛法,是以出世间为目标的修行方法,本身仍然是世间法,当然是可以说清楚的。但“觉悟”的境界,却是出世间的概念,无法通过世间法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佛陀本人也是拒绝谈论“觉悟”的境界,他强调的是自证而非他证。

因此,“觉悟”的境界,就是如此“无法言说”,因为它已经超出了语言和文字之外,换句话说,就算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你也不信,你也会像《金刚经》说的那样:或惊或怖或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金刚经》《楞伽经》《法华经》《无量义经》《坛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云尤雨殢 云尤雨殢

云尤雨殢成语名称云尤雨殢成语拼音yún yóu yǔ zhú成...

云屯星聚 云屯星聚

云屯星聚成语名称云屯星聚成语拼音yún tún xīng jù成...

云合响应 云合响应

云合响应成语名称云合响应成语拼音yún hé xiǎng yīn...

云容月貌 云容月貌

云容月貌成语名称云容月貌成语拼音yún róng yuè mào...

云天雾地 云天雾地

云天雾地成语名称云天雾地成语拼音yún tiān wù dì成...

最新文章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

佛教:生活先苦后甜,菩萨都感应得到你的功德,南...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佛时牢记这四句话,福报...

佛教:懂得知福、惜福、修 佛教:懂得知福、惜福、修

佛教:懂得知福、惜福、修福才能修成正果,南无阿...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

佛教:给佛供水时,做到这样几点,便能功德无量在...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时,谨记这两个字,福报...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

佛教:摆放供果时,牢记这两个字,功德无量!许多...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

佛教:想要福缘深厚,生活中要常做这四种善事!佛...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报将...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佛...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明白这个道理,拜再多的...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